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巧用“运镜”手法,提升“红色”共情力【摘要】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三大重点之一。笔者将“运镜”中的“推、甩、拉、移”等手法,具体形象地融入到教学手段中,不断切换学生的视角,深入情景,提升红色共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文化自信:红色共情力:为培养文化自信,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并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了较多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不少专家学者们也对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策略探索以及实践研究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线教师改进关于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但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时,容易流于形式,较难深入文本。例如,课堂的历史情景重现,其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体会艰苦的历史环境,却常常被学生演绎成一场哄堂大笑的“闹剧”。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怎么让学生走进时代背景深入情景,从字里行间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提升学生的红色共情力?基于此,笔者聚焦“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红色共情力”展开了探索、研究。一、探“红色”学情明散学起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有40篇,约占小学语文教材全部课文的14%。相较于以往的版本(如图1),我们可以看到部编版教材中收录了更多的革命传统教育类文章,相较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更加突出和重视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类篇目统计人教版:19篇部编版:40篇苏教版:23篇图1部编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统计部编版革命传统教育题材课文在编排时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为了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部编版教材在大多数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后尝试以“阅读连接”的形式进行了有效补充(见表1)。如图所示,涵盖资料补充的课文集中在中、高年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