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明晰编排搭建支架多维联动革命文化内容教学的优化策略【摘要】革命文化内容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希重要地位。当下,此类课文的教学主要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学生感到陌生”“教学策略单一”等问题,笔者提出解读教材,明晰编排内容:设计支架,破解陌生之隔:多维联动,丰厚学习外延三条策略以破解难题,将革命文化教育持续融入学生的言语实践中,以此引导学生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词】统编教科书:革命文化:优化策略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从中不难发现,革命文化教育在当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文篇目总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革命文化内容的数量反而增加。经统计,目前统编教科书共选编34篇革命题材类作品,约占整套教材的10.67%。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这就意味着一线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关注语文要素是否扎实落地,另一方面学生是否真正受到革命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前期调研,笔者发现,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面临以下困境:1.目标定位模糊:革命文化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容易追求浓厚的思想感情而忽视语文要素的训练以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导致该类课文教学成为模式化、枯燥化的思想品德课。2.学生感到陌生:由于革命文化的课文中所讲述的历史事件、人物与学生距离较远,主要表现为学生认知层面有距离,文本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的现代社会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隔阂,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难以达到思想共鸣。3.教学策略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编排理念,往往只关注单篇文本的学习内容,缺乏经典阅读材料的推荐,学生的情感理解得不到丰厚,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趋于平面,更谈不上认知的进阶。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从“解读教材,明晰教学内容:支架搭建,破解陌生之隔:多维联动,丰厚学习外延”三个方面展开了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实践,寻求1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