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的“语文式”传承》何娟

《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的“语文式”传承》何娟-青柯文库
《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的“语文式”传承》何娟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的“语文式”传承摘要:革命传统课文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构建语文能力训练目标序列、突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时代背景下,该类题材的课文在教学时应立足语文要素,从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出发,依托教材、基于学情、加强整合,以“文道统一”为基本教学原则,用语文特有的方式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红色基因,实现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和谐统一。关键词:统编教材,革命文化,文道统一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学资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革命文化内容上精心编排了40余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怎样以课文为载体,以语文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呢?以此浅文,求教诸家。一、追根溯源,把握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基本特征从整体来分析,小学统编教科书三个学段中,革命文化题材的内容安排依据学生年龄及发展特点,呈现出由单篇课文到主题单元、由课内精读略读课文到课后阅读链接、由“个人小我”到“家国大情怀”的逐步变化的特点。(一)第一学段:结合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一二年级的选文以贴近儿童生活为出发点,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单篇分布,引导学生从朗朗上口的儿歌、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有国旗、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初步感受领袖风采。如在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中,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教材中展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下欢聚在一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迎风飘扬。前两课《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以中国水墨画为背景,画面内容取景于苏轼《前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看似简简单单的文字,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辩证法的精华。苏轼的豁达心境,以及这些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此时无法体会的,但这些图文对学生却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也正是语文的学习意义所在。在懵懂的孩童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进而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二)第二学段:关注方法,在日积月累中品悟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