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教学一一为学生架起通往书海之桥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一节阅读公开课《慈母情深》。课堂上老师围绕“环境描写”展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及拓展阅读让我深受触动,由此也让我想到了前年到北京学习时窦桂梅老师的一节有关“语文主题阅读”的讲座。于是打开电脑再次重温,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感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首先,很多老师只有“国家课程”的概念,而缺乏校本课程概念,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材当成是课程的全部,缺乏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的意识。其次,现行语文教材每一学期只有七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三、四篇课文,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另一方面,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一座桥,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我想:主题阅读就是这样一座桥,我们可以利用主题阅读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及选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一、单元整合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要求教师树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选文内容、练习内容、习作内容、活动内容及课外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重构、统整、有效的融合,构筑立体交叉的语文学习网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