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精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示:研学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教研室精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示:研学路上,我们携手同行-青柯文库
【教研室精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示:研学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3
© 版权声明
THE END
研学路上,我们携手同行一黄爱华老师课堂教学带给我的启示“停课不停学”在春风里吹遍每个角落。这些天我有幸在家观看了国家级特级教师黄老师的课堂教学,今天就借此机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吧!黄爱华老师认为,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得到智慧的课堂,是教师智慧成长的课堂;是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其中教学相长的课堂:是体现生命的张扬,充分反映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性,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的课堂。走进黄老师的《求平均数问题》的课堂,就被师生智慧的教与学的过程吸引着。上课伊始,黄老师快速进入主题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环保小队共有10名,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在反馈时,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列式的(142+140)÷2等于141(厘米),这时黄老师问都是这样想的吗?问得好,问得巧!因为这是很多学生求平均数问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果在教学时,理清这里的数量关系,清晰思路,以后学生在解答平均数问题时就会避免很多类似的错误。学生们纷纷举手:可能是142厘米和141厘米之间。这时,我不禁佩服起这个班的学生来,这样的思考把平均数的区间知识清晰地浮出水面。黄老师也抓住机会,在黑板上写出140、141、142,吧并把三个数据上中下竖向排列,这样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接着,黄老师又问:“这个平均数可能在什么位置?”学生展开了猜想,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思考、交流、猜想、验证。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我认为,这个时间花得对,花的值。只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真正经历猜想,验证的整个过程,才能有自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肯给学生交流讨论或者猜想验证的机会,却不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这样的交流讨论或者猜想验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