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例谈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革命题材课文环境描写教学策略摘要: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把英雄人物的情感、灵魂融入了具体的环境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将人物言行与特定环境联系起来,准确把提人物形象。本文将从“整体关联”“读写融合”两个方面探索基于大单元教学,立足学生本位,实现言意兼得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路径。关键词:革命题材环境描写整体关联读写融合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取向,一至六年级共有40余篇,并且此类主题的课文由单篇逐步向单元过渡,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家国情怀”、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物品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责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理想和信念”。这样的编排体系,循序渗透了革命文化作品的精神引领,培养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而且有利于前后关联,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学习通过具体事例与细节、环境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渐进地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笔者所在学校之前组织“革命文化题材”专题教研活动,推荐的课题是六年级上册的《桥》与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同是小说,课文中都有典型的环境描写,但呈现方式不同,《桥》中多处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这些环境描写散作珠玉式串联起整个故事。《小英雄雨来》中的环境描写则主要集中在首尾。两篇课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爱国,老支书的党性光辉与人性光芒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这次教研活动所展示的课例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老师说代替学生读中悟:二是老师就环境描写标签式解读:三是没有很好地把环境描写与人物言行结合起来体会人物形象。备课组就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探讨、观摩课例、再进课堂,努力探索优化小说中环境描写教学策略,后期呈现的课堂异彩纷呈,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落地开花。现就《桥》一课为例,探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环境描写的教学策略:一、整体关联,品环境描写之用
暂无评论内容